發送您的姓名+專業+電話到下方微信,可免費聽講座哦~
我知道有不少去英國讀碩士的同學(至少我當時在英國讀碩時,很多身邊的同學)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讀完后,能去美國讀PhD。但真正最后能堅持走下來的人很少很少,就我身邊來說,我認識的當時有這種想法的中國學生(各個專業都有)有6-7個,現在能像我一樣走到現在的只剩我一個。
像我這樣從想并實際走成這條路的人并不多,所以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我寫這個文章,希望能給有這樣想法的一些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解一下其中的一些問題,優勢和劣勢等。
我在英國某G5的學校讀的CS,然后申了美國的PhD,現在申請,錄取也差不多結束了,也拿到了全獎,這個夏秋就要去讀了。
現在回顧來看,申美PhD這一路走來,十分辛苦,因為我既申過英國,也申過美國,所以我可以做一個比較,我的感覺是,申美國的難度和辛苦程度至少是申英國的2倍。
1. 語言
語言考試是申請時直接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我GRE,GMAT,IELTS,TOEFL全考過(有點奇怪吧,哈哈),其中GRE,GMAT,TOEFL都是英國畢業后考的。我的感覺是,GRE跟GMAT做類比,難度GMAT > GRE; TOEFL跟IELTS做類比,難度TOEFL > IELTS. 來英國讀碩士的人中,有小部分應該是曾經考過GRE的(GMAT我這里不說了)。我相信有一部分曾經申英國前考慮過申美或打算英國畢業后申美的同學,是面對GRE退縮了或放棄了的。的確,備考GRE非常辛苦,我也和大多數考GRE的人一樣,備考階段,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每天大門不出,呆在屋子里背10幾個小時單詞,類比,反義。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是個難關。這其實也是對自己毅力的一個考驗,很多申美國的同學有一種自信,這種自信一部分來源于此,在考GRE的過程中,他們的毅力已經得到了證明。
關于收獲,我想說,GRE很值得考。在英國或美國讀碩士,我感覺就IELTS或TOEFL的詞匯量是不夠的,特別你在讀論文,查資料等,GRE詞匯隨處可見。美國設計這個考試,我覺得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
再來說說TOEFL和IELTS
這兩種考試的形式我就不說了。英國碩士申美時,有兩個尷尬的地方:
1)美國大部分大學還是希望學生有TOEFL(雖然有些學校也承認IELTS)
2)很多同學會以為在英國已經讀過碩士了,這個語言成績可以免了(GRE是必須的,不能免). 的確,美國很多大學對于在英語國家拿過學位的人TOEFL可以免,但是尷尬的是,大部分學校免除的條件是:申請人要在英語國家學習或工作過2年以上。而英國的碩士只有1年,所以還是不滿足條件。而有的美國學校則明確規定,除非你的學位是在美國拿的,否則不給免。所以,TOEFL幾乎還是逃不掉。
說兩個考試的情況。在英國考GRE、GMAT、TOEFL比國內方便得多。GRE在英國是機考的,而且次數也多。機考+機經,很容易能考到比在國內考高的分數。TOEF在英國的考試環境我不清楚,我在倫敦考過GMAT,如果TOEFL也是那個環境的話,那么比國內好太多了。國內考TOEFL,大多數考場,考生都擠在一起,相互干擾很大。
2. 時間
很多同學打算的是英國碩士畢業后能接著到美國讀博士。但是這里有個問題。英國碩士普遍9月,10月畢業,而拿到學位則更晚,而美國大學普遍7,8月就開學了。所以要碩士一畢業就讀美國博士,基本不可能,時間上是銜接不上的。除非是申碩士畢業那一年下一年美國的春季入學,這算是能銜接上的最早的了。但好大學通常春季不招生。而想要拿獎學金的話,申請截止日期通常又很早,而那個時候你可能正忙于英國這邊碩士的論文什么的呢。所以比較充裕合理的做法是隔1年。也就是說,如果你2011年9月英國碩士畢業,申2012年春季美國PhD是很趕很趕的(幾乎不可能),最早也得2012年Fall的PhD。能申到2012年Fall PhD的前提是,你要在2012年1月底前(好學校的截止日期通常在2011年12月31日甚至更早12月1日就截止了,只有在這些截止日期前才有可能被考慮獎學金)。把所有的申請(包括GRE,TOEFL考試)全搞定。而如果你是2011年9月畢業,而GRE,TOEFL都沒弄的話,很難很難,就得申請2013年Fall的PhD了。
3. 相對于國內碩士的優勢,劣勢.
英國碩士相對于國內碩士來說,我能想到的優勢是,口語可能稍好一點(但就1年時間,能好到什么程度,難說)。還有一個就是考GRE,GMAT,TOEFL的便利條件(上面說到了)。
劣勢:國內的碩士,讀了2~3年,多少都會有paper,有研究經歷,而英國的碩士,這方面明顯缺乏,很少很少能發paper(我了解到的情況似乎來英國讀碩士的中國學生很少能有這樣的機會。而在申請美國PhD的時候,如果有Paper,則是個big plus!
我這里還要說一點,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來英國讀碩士的學生會有,我的確碰到過幾個。就是有點自我定位不清。(不知道是不是被英國的那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搞的,申美的學生沒有會人參考這個排名)。就是有些同學會因為來英國讀了一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高的大學而突然覺得自己牛起來或者一下把自己的定位提高了。我親耳聽到一個國內211,但不是985校過來的一個學生(成績還沒到牛人的地步)說,碩士畢業要申MIT,而且覺得可能性很大(碩士學校G5)。
4. 推薦信及成績單
美國大學申PhD普遍要3個推薦人。這里又會碰到個問題。如果你英國讀完,由于簽證的關系,弄不好你申請的時候,你人已經回國了(我就碰到這個問題)。然后你又要讓英國的學校給你寄額外的成績單等,這些相比國內的學生來說又麻煩不少。而你已經回國了,再找英國的老師做推薦人,更是麻煩(我在這個問題上碰到了很大困難)。國內普遍做法就是自己寫推薦信,然后讓老師過目,申請上填老師的email地址,推薦信的email發到老師的郵箱后,老師再轉發給你,你自己弄。國內學生大部分這么干。但是你找英國老師,人家老外,思維不是這樣的,國內這套恐怕行不通(反正我是沒敢問是不是像國內一樣做法可以),英國老師要自己寫推薦信,自己上傳填寫網上推薦信息。這里問題又來了,
1)英國碩士就1年,很可能大部分老師都對你沒多深的印象,很難評價你。而老外通常不太會像國內的老師那樣幫你吹。
2)你在國內,老師在英國,聯系不方便,而且一般老師也很忙(我的推薦人都非常忙,汗),由于推薦信要他們自己搞,要是能迅速幫你搞定還好說,要是需要催,那就郁悶了。我的其中一個推薦人就是這樣,忙得圣誕節自己還在工作,催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3)國內學生申美國PhD的時候,一般都會申很多學校(普遍來說15所左右吧),這個放在英國人的思維里又不理解了,因為他們申請學校的時候通常不會申這么多,你要讓一個老師給你弄這么多推薦,很尷尬。
5. 申請后期
英國的申請,一般來說,你材料已寄出,東西一提交,就完了,就等待結果了。美國不是。美國的申請,材料提交完畢,還沒完。尤其這幾年經濟不好,美國很多州,大學經費也縮減,而申請人數增加(據說今年申請美國的人數比去年多了約30%),所以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而美國大學普遍做法是,審了材料后,先發AD,然后再評獎學金,評上你就變Offer,最終也沒評上,你的Ad實際就變成Rej. 所以套磁變得特別重要。甚至從選校開始,到寄出材料,一直到你最終決定去哪兒,你得不停套磁(超一流牛人除外)。看你申請的學校感興趣的教授的論文,然后套磁。(通過有效的套磁,你很可能擠掉比你條件好,但沒有套磁的申請人)所以整個過程始終都是一種緊繃的狀態。
6. 申請的人
以前雖然知道申請美國的同學普遍都很優秀,但自己申請下來,看到的,聽到的,的確是如此。申請美國的牛人實在是太多了。而寧去美國top30甚至50,而不愿來英國牛劍,是普遍現象。而全世界最優秀的人,尤其理工科,也幾乎都去了美國。而且在美國的中國學生,有些后來繼續走faculty路線,形成了良好的網絡,這方面相比英國來說優勢非常非常明顯。
其它美國容易就業,容易留下之類的我就不再贅述。
看到這里,如果你已經在英國讀碩士,并打算讀完碩士后申美國PhD的,那么我想你應該對會碰到的問題,困難有所了解了。如果你堅持要走這條路,那么我的建議是:合理安排時間,爭取在讀碩士期間,尤其是假期,把G,T考掉。努力去找老師參與一個項目,爭取在paper上有你的名字(這個難度估計不小)。多跟老師打交道。如果是簽證的關系,你申請必須要到國內來完成,那么回國前,把成績單弄好帶回,推薦信的事情找老師談妥。其中時間安排是最重要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你一玩,一糊涂,可能就會錯過申請時間,要多浪費1年。
如果你打算申請英國碩士,然后再去讀美國PhD,那么我想說,別折騰了。一把搞定申美吧。尤其是工科,像CS、EE這種專業,別申英國了。英國這方面的產業很弱很弱,而且產業形態也大多是服務型的,而不是研發型的。美國碩士讀2年(如果你只打算讀到碩士的話),總費用看起來比英國高。但是很多在美國讀了1年的人第二年或多或少都能搞到錢(跟老師做RA或做TA),我一個同學開始自費去的,1年后跟老師干活,學費什么都全免了,還有stipend拿。
另外補充個我了解到的(我自己英國碩士畢業后在倫敦拿到過一個500強前100名里的大IT行業的公司的offer,不過后來沒去,我也碰到過一些到英國來工作的美國人普遍反映),英國IT行業薪水無論畢業生起薪還是平均薪水,跟美國比都要差很多,再加上消費水平的因素。我自己學CS的,所以我特地跟有條件申美國,但在英國,美國間搖擺的同學說一句:就拼一把GRE,也就幾個月的事情,申美吧。
補充一段:
大家問我背景。我想了想,似乎除了滿足好奇心外,意義不大,所以還是不說了。
美國申請PhD能不能成,能不能拿獎,主要取決于:你本科GPA,本科學校,碩士GPA,碩士學校(碩士學校名氣作用多大很難說,當然OX,Cam肯定有作用),GRE成績(理工科理想成績是1400+,4.0),TOEFL成績(其中speak部分理想成績是23+,最好26-----TOEFL的考試形式決定了TOEFL的口語比IELTS難考很多),Paper情況,推薦信情況等等。
所以決定你是否能錄取,是否能拿獎學金,能去什么檔次的學校,是由這些因素綜合決定的。你綜合條件好,自然就有很大希望去排名高的學校,綜合條件弱一點,那么可能去排名高的學校難度就大一些。
關于GRE,TOEFL在評獎時的作用,我想說一下。我(估計也有人同樣認為)以前以為只要一個差不多的GRE成績就夠了,其實不是。美國學校錄取通常先刷一輪,合格的給admission (形成一個pool),從這個pool里決定獎學金(獎學金主要類別:fellowship---拿錢不用干活,TA--教學助理,RA---研究助理,GA---管理助理),很多學校決定獎學金的時候很看重GRE成績,我碰到一個老師直接告訴我他們評Fellowship的時候直接就將admission這個pool中的人按GRE成績排名來決定。而對于那些G,T控的學校,則在第一階段決定admission就嚴格卡G和T了。
TOEFL的Speak成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否有希望被評TA. 大部分學校要求評TA的申請人口語是26+。
老文章了,找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