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送您的姓名+專業(yè)+電話到下方微信,可免費聽講座哦~
幾天版上有個帖子是討論碩士畢業(yè)后出國問題的。不才我就是碩士畢業(yè)出國的,比起諸多本科畢業(yè)就PhD的大牛顯然是弱暴了,不過既然有人問,我就說說自己的認識吧。先說說優(yōu)勢來鼓勵下希望碩士畢業(yè)后出國讀PHD的同學們。
碩士畢業(yè)后出國的優(yōu)勢:
1.申請難度減小
這的確是事實,我認識的碩士畢業(yè)出國的同學基本不存在海申的情況,大家申請學校的數(shù)目基本都在10個以內,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對申請材料準備的精心程度,也能對學校的program做到針對性很強的申請。當然,申請學校數(shù)目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碩士階段已有一定研究基礎,不太會漫無目的的轉方向。這對于提高錄取率確實是有好處的。
另外,碩士階段對本專業(yè)的認識更加深入,使得各種學術套成為可能。另外,在平時研究的過程中,有的申請者就已經(jīng)鎖定了自己的目標教授(通過讀文獻,參加會議等途徑),這樣導致申請者的研究背景和所申請學校目標教授的匹配度較高,提高了命中率(如果該教授招人)。
碩士階段研究背景,實驗背景的豐富也不是本科生僅僅在實驗室待一段時間能夠相比的,這樣做出來的CV內容更加豐富,對為何要申請的闡述也更加有目的性,更加reasonable。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碩士一般都會有一些發(fā)表的科研論文,這也是充實CV的一大硬指標之一。
2.可申請的program變多
美國部分學校要求申請者具有碩士學位,否則只能申請MA/MS。歐洲部分國家(德,荷等)均要求PHD項目申請者具有碩士學位。一個較為具體的例子就是每年的PhD workship China招生學校基本都要求具有碩士學位才能申請。碩士畢業(yè)生可以通過拿到歐洲國家錄取函然后申請CSC獎學金的方法去歐洲讀PHD,這個途徑本科生基本很難走通(因為較難拿到歐洲學校的錄取信)。
3.讀PHD的盲目性減小
碩士申請出國的人數(shù)明顯比本科生少很多,因為很多本來希望出國的人讀了碩士后發(fā)現(xiàn)了自己更希望走的道路,就不再堅持出國,有效減少了本科生申請PHD的“盲目性”,中途quit PHD的可能性變小。多數(shù)碩士畢業(yè)還繼續(xù)申請的人一般來說對于科研這條路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這樣學起來也不會覺得太痛苦。
碩士畢業(yè)出國PHD的劣勢:
1.年齡問題
美國PHD都需要5年,德國、荷蘭等也需要4年,這對于已經(jīng)花了2-3年在國內拿學位的碩士生確實是劣勢。不過到了美國你會發(fā)現(xiàn)同班同學30多的多得很,比如我們系這一屆學生我都是最小的了,其他人基本都工作過。這個問題自己想開了就好,如果你是真心熱愛科研,熱愛你所學的專業(yè),年齡問題我相信不是問題。
2.科研思維模式化的問題
由于在國內受了國內科研氣氛的熏陶,初到國外可能有不適應的情況,并且,由于部分思維已經(jīng)形成慣性,想改不如本科生來得快。另外,對新技術的掌握和接受能力有可能會不如本科生(但這一點不是絕對的,我自己就覺得雖然在南大讀研三年基本在混,但學習能力還是提高了很多的,自問如果本科畢業(yè),我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速度應該沒有現(xiàn)在快)。以前經(jīng)常有人討論美國教授到底是喜歡“一張白紙”型的學生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學生,我只能說這個問題不好講。我個人認為教授可能還是更偏愛“熟手”,畢竟到了就可快速進入學習和科研狀態(tài)嘛。
其他劣勢我暫時沒想到。當然,不排除一些學校確實無視中國碩士培養(yǎng),無視CV內容等,但至少我申請的學校并沒有碰到這種情況,我的南京大學碩士學位給我的申請絕對是起加分作用的。
總之,如果你是真心想做研究,對科研很有興趣,而且你“不幸”是個中國的碩士,我覺得申請并沒有那么多劣勢,相反,有很多優(yōu)勢,所以,不用妄自菲薄,走好自己的路就是了。當然,碩士畢業(yè)申請美國PHD確實需要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想要做科研,因為這時候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希望做出這個決定的同學能夠多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讀PHD,要做科研。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做科研讓我開心,讓我愉快,學習各種新的東西讓我有滿足感,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即使也許畢業(yè)的時候比其他本科直接出國的同學年紀大了點,我也覺得很值。【轉自南京大學小百合BBS論壇】
@風信子 感謝LZ分享!
@風信子 感謝樓主分享
@風信子 感謝LZ分享!
今天這個新版看著沒有老版的舒服,可能我還是沒有習慣吧
別急,我們正在調整,只有超越,只有更習慣。
有什么建議可以向我們反饋。